爱尔新闻

首页 > 诊疗项目 > 眼表及角膜病专科 > 角膜病介绍 > 眼科用药小科普:抗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选择

眼科用药小科普:抗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选择

时间:2020年01月17日     作者:武汉爱尔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其不仅会引起视力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者会丧失眼球,危害极大,不容忽视。 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和那他霉素为主的多烯类、以及氟康唑为代表的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其不仅会引起视力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角膜穿孔、眼内炎等,严重者会丧失眼球,危害极大,不容忽视。

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和那他霉素为主的多烯类、以及氟康唑为代表的唑类药物。

1、多烯类: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真菌生长。

那他霉素

近几年,那他霉素应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也是美国FDA批准生产的种眼部抗真菌药物, 水溶性差, 其混悬液稳定性良好, 粘附于角膜表面, 无明显刺激, 发挥药效时间久, 但价格昂贵是其缺点。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脂质体制剂为两性霉素B的新型制剂,其脂质体可维持眼内高浓度有效药物且保持持久,毒性小。其胆固醇成分可增强药物的稳定性,使两性霉素B尽可能在疏水层中保留的含量,降低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而增强对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结合,从而发挥杀菌能力,可为抗真菌的良选。

2、吡咯类:通过使细胞膜结构功能组成成分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缺乏而产生药效。其代表药物有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

氟康唑

是一种新型合成三唑类药物,是国内最普遍利用的抗真菌药物。具有稳定、水溶性好、高生物利用度和低毒性等特性,口服易穿透所有眼内组织,尤其在角膜中浓度,并与血清浓度显著相关,是一种很有用的眼局部用制剂。氟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但对部分曲霉菌和镰孢菌耐药性高,故其治疗作用较局限。

伊曲康唑

是一种合成的唑类药,是个对丝状菌和酵母菌都有抗菌作用的唑类药物,尤其对曲霉菌敏感。疏水性强,在血清中90%与蛋白结合,它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脂质丰富的组织,难溶于水但口服吸收良好。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肝毒性。

伏立康唑为氟康唑的一种衍生物。FDA批准其用于严重的曲霉菌、足放线菌和镰孢菌感染的治疗。其比氟康唑抗菌谱广且抗菌活性强, 作用机制相似。据研究显示, 建议口服和局部联合应用, 以达到眼内药物浓度, 对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也有较好的效果, 因为它眼内穿透性好, 具有亲脂性。此药也有一定副作用, 比如一过性视觉障碍等。

真菌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也以联合治疗为主。1.在真菌菌种鉴定结果前,采取经验治疗,5%那他霉素滴眼液,或0.1%-0.2%两性霉素B溶液频繁滴眼,好转后适当减少用药频率;2.获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后,选择其敏感药物治疗,一般选择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3.临床治愈后,应维持用药2-4周,以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王松,李瑜.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科技风杂志.2015.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1年).

更多

医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