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新闻

首页 > 爱尔新闻 > 媒体报道 > 【楚天都市报】武汉两大眼库12年持续零库存

【楚天都市报】武汉两大眼库12年持续零库存

时间:2013年09月21日     作者:武汉爱尔

图为:医务人员准备为患者移植眼角膜(资料图片) 因为奶奶捐献的角膜,3岁的俊俊(化名)恢复了光明。但大多数角膜病致盲患者,并不如俊俊那样幸运。昨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12年来实现角膜捐献仅193例,而每年约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做角膜手术

 

图为:医务人员准备为患者移植眼角膜(资料图片)


    因为“奶奶”捐献的角膜,3岁的俊俊(化名)恢复了光明。但大多数角膜病致盲患者,并不如俊俊那样幸运。昨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12年来实现角膜捐献仅193例,而每年约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做角膜手术,12年来眼库持续零库存。

“奶奶”捐角膜“孙子”重见光明

“如果不是阿姨的捐献,我的孩子不会有现在这么清澈的目光。”昨日,俊俊妈感动地说。3岁的俊俊曾患有角膜皮样瘤,去年4月在等待了近4个月后,终于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的通知,孩子可以接受角膜移植手术了。

手术后,俊俊的“白眼珠”终于变黑了。今年6月到医院复查时,俊俊的爸妈偶然得知是一位阿姨让自己的儿子重现光明,感激流泪。于是他们四处打听捐赠者的信息,正好遇上了来病房寻找受捐者的杨师傅。双方一对手术时间,立刻认定了对方。杨师傅怜爱地抱起俊俊,激动地说:“妻子的心愿真的实现了!”之后,他们时常联系,俊俊亲昵地喊杨师傅“爷爷”。

杨师傅的妻子于静(化名)生前是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在家相夫教子,是一位贤惠热心的好妻子、好母亲。2011年2月的一次体检中,她被查出患有胃癌,而且已是晚期并转移。当医生告诉她“已无手术意义”时,年仅54岁的她提出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

她一再向家人解释:自己很多年前就萌生了这一想法,只是当时年龄不算大,身体比较健康,就没有刻意提出来。突如其来的绝症,让她下定决心要尽快办理捐献登记手续。在家人的支持下,2012年于静与武汉眼库取得了联系,并签下角膜捐献协议书。

“生命的时间不由自己做主,但生命的意义可以由自己把握。希望我死后,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点贡献。”于静微笑着说,“希望在将来选择角膜移植时,尽量把我的眼睛留给孩子吧。”去年4月19日凌晨,于静平静地走完了人生。依照其遗愿,医院将其角膜移植到当年仅2岁多的角膜皮样瘤患者俊俊眼内,另外一枚角膜成功移植到因圆锥刺眼而角膜穿孔的20岁沈阳小伙子的眼中。

等不到角膜 小伙子无奈摘眼球

昨日,提起自己一只眼睛是假眼,30多岁的农民工小邓不无遗憾,由于这个原因他找工作受到影响。

去年5月,小邓因啤酒瓶爆炸,被碎屑划伤左眼,3天后眼球上方出现白点,随着时间推移,白点越来越大。一个月后,他被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医生说,由于就诊太晚,真菌已长到角膜深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必须尽快进行角膜移植。可是等了20多天,没有出现一位角膜捐献者。多方联系其它眼库,也都没有合适的角膜。

去年8月,小邓眼睛开始流出牙膏状液体,医生说再也不能等了,必须摘除左眼球,因为他的感染已波及到眼内,如果不摘除眼球会引起更大范围的感染。如今他的左眼已经装上了义眼。

武汉两大眼库 长期以来零库存

武汉市红十字会目前指定的角膜捐献登记接收站有两家,一家是同济医院,一家是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我们的眼角膜库长时间都处于零库存状态,来一个角膜就用一个,完全供不应求。”爱尔眼科医院眼角膜捐献登记接收站工作人员明维介绍,从2008年9月成立至今,该站登记捐献眼角膜者461例,实现捐献105例。

在这些捐献者当中,有普通的工人、学生、教师,也有相当多的高知、高干,如退休老红军、博士生导师、导弹专家等等,这些捐献者包括家属没有任何的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将明亮的角膜留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另一家眼库同济医院眼库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据介绍,由于自愿捐献眼角膜的人太少,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每年开展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仅一二十台,眼库常年为空。

武汉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中心主任骆钢强介绍,武汉市约有盲人20万,其中近50%的因角膜病致盲。这意味着,从理论上,除了已失去手术机会的盲人,约8万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复明。据设有眼科的武汉各大医院统计,武汉每年约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术。但到目前为止,武汉遗体捐献登记6188人,眼库建立12年以来,共实现角膜捐献193例。“眼角膜库长时间都是零库存状态,来一个角膜就用一个,完全供不应求。”

因为角膜资源紧缺,一位捐献者的一对角膜至少要供两个患者使用,也就是说,每位患者只能复明一只眼睛。为了更好地利用角膜,医务人员还尝试将角膜分层、分片。但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角膜移植无法保证一次成功,移植过程偶有损耗,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12年来受益者大约300人左右。

同济医院眼科专家介绍,由于供体紧缺,捐献的角膜只能优先给那些重症患者(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和登记靠前者。因此,有些患者同时在全国多个城市排队登记,哪边先等到角膜就去哪里做手术。

传统观念 导致角膜捐献志愿者不多

昨日,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库成立5周年纪念活动上,该院全体职工签下角膜志愿捐献书,自愿身后无条件地把眼角膜奉献出来,同时呼吁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支持宣传并自愿捐献眼角膜。

眼角膜是眼球上的一层透明膜。目前我国角膜致盲患者有400万—500万人,每年成功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仅5000例。

专家指出,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之所以还不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传统观念是重要原因之一。有时候本人愿意捐献,但是家属并不同意,最后关头打了“退堂鼓”。骆钢强表示,有很多志愿者前期签订了角膜捐献协议书,但是后来都不了了之。

除了观念原因,一些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流程不熟悉,导致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膜白白浪费,这也让医生感到十分遗憾。

据了解,孝感曾有一名签了眼角膜捐献协议书的老人去世,由于家人未仔细阅读捐献说明,在去世4小时之后,老人的家属才通知医院。当医生赶到时,距死者去世已近8个小时,经医生检查,由于捐献者年龄偏大,去世时间又较长,角膜已经浑浊,不适合做临床需求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医生说,取眼角膜的时间越快越好,夏天在去世后6小时内,冬天要在12小时内。

捐献的角膜 不可指定移植对象

 

骆钢强说,目前捐献遗体、器官、组织使用的是同一份登记表,其中以勾选方式注明愿捐出角膜、某一器官,或遗体的全部。12年间,武汉共有约6188人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都同时选择了角膜捐献,但其中近一半均为青壮年,无法缓解目前供体紧缺的现状,实现角膜捐献。

按照惯例,角膜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的消息是不互通的。也就是说,捐献者的家属,并不知道去世亲人的角膜捐献给了谁。而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也无从得知捐者的信息。捐赠的角膜不能由供体指定捐献给需要的某人,而必须由眼库的专家,经过筛选,移植给最合适的受体。

据介绍,角膜与器官不同,它是可以储存的,根据角膜的质量不同,存储条件和时间都不同,一般用于重度角膜病移植的角膜,在4℃的无菌恒温角膜冰箱中可存储两周。

视受体情况的不同,一对眼角膜可以移植给2—4名患者。如果受者的角膜只是部分缺失或损伤,只需要修补的话,就可以将一对角膜剪成数块,移植给受者。但如果受者的角膜是完全损伤的,那一只角膜就只能挽救一只眼睛。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 通讯员刘晓鸿 裴霓裳

更多

医院动态